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民政局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要求,坚持“质”“量”双管齐下,不断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全力提升养老机构服务水平。
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购买服务等多种途径,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产业。目前,全市民办养老机构达56家,养老床位达1万余张。曲阜市九巨龙孝养城、嘉祥县九顶山养生城和丹凤山生态园老年公寓等一批民办养老机构投入使用或开工建设,投资6.3亿元的汶上县中都怡养苑医养结合项目入选国家级PPP项目示范库,投资3.2亿元的微山湖老年疗养中心被国家发改委列为重点扶持项目,申请国家专项基金2500万元。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着力破解养老机构“一床难求”与“床位过剩”矛盾。以市社会福利中心二期为公建民营试点,招引国内外知名运营机构,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打造鲁西南乃至全省养老机构示范样板。推进乡镇敬老院市场化运作,在保障五保老人的基础上,为社会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为区域内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提供技术支撑。
全面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明确服务资质、服务设施、服务环境等22大类115小项标准,将全市196家养老院全部纳入日常管理系统。市、县两级民政、卫计、质监、食药监、消防、老龄六部门联合对所有养老院逐一检查评估,对发现的问题立查立改。实施养老服务“天网工程”,在养老机构安装视频监控,实现重点区域实时监控全覆盖。实施养老机构等级划分和质量评估,评估结果与落实优惠政策、发放资金补助等挂钩,并向社会公布。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全市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达8000人,其中,800余人取得国家养老护理员中、高级职业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