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会议直播,你们都收听收看了吗?”“大家对老有所养有何看法?”……金秋十月,在重庆市两江新区大竹林街道大竹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活动的老人,沐浴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喜悦中。这天,他们在中心活动时,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重庆市副市长屈谦带领市级相关部门以及主城9区民政部门负责人,到社区调研养老工作。屈谦与老人亲切交谈,询问他们对社区养老的感受、对老年生活的期望,并与工作人员深入交流,了解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管理营运情况。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屈谦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梳理目标、明确任务、加强调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针对十九大报告对标对表,重点解决好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问题;早谋划、早思考,不断学习借鉴,勇于创新模式。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阵地建设,全面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继续优化社区养老服务实施方案,不断完善服务功能、营运模式和准入评估标准。他强调,养老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强化部门协作、注重社会参与、加强宣传引导,不断满足居家养老多元化市场需求,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创新完善养老服务政策支撑体系
截至2016年底,重庆60岁以上老年人口704.74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0.76%。80岁以上高龄老人100.39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4.24%。预计到2020年,全市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800万,超过全市户籍总人口的23%。目前,70-79岁老年人口达195.5万,他们在“十三五”期间陆续进入高龄阶段,老年人群高龄化现象将更加突出。
此外,根据2016年市老龄办统计数据,重庆市有城市空巢老年人家庭64.68万户,农村留守老年人家庭61.14万户。老年人群的空巢化现象进一步加重。
为有效解决养老难,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重庆市民政部门从政策体系支撑、养老机构建设、养老市场培育等多角度切入,努力将为老服务的责任、担当和情怀落到实处。
据重庆市民政局局长江涛介绍,截至目前,该市已建成1000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53%。2018年-2020年,计划再新增1000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并在主城着力打造100个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到2020年,重庆将新增床位6万张、改造现有床位3万张,使总床位数达到25万张,其中,社会办养老床位占比达50%,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总床位的30%。
据悉,重庆市已出台涉及养老政策的地方法律法规2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政策文件6件,基本形成了相互衔接、互为支撑,既有指导性又有操作性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最近,重庆市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贯彻实施意见已经26个市级部门的磋商和修改完善,基本完成。该意见将通过降低门槛、放宽准入、优化流程等措施,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激发公共服务主体活力,促进供给消费体系升级。
明晰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思路
重庆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该市养老服务市场将按照“夯实一个基础、完善两大体系、统筹三个发展”的思路抓落实。
夯实一个基础,即履行政府托底保障职责,打破传统低档次、低标准,仅仅针对特困老人的兜底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养老服务均等化制度,探索由机构兜底向资金兜底转变的保障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老年人补贴制度等方式,建立普惠性基本养老服务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完善两大体系,即构建政府监管体系,打造养老服务大数据平台、搭建行业自律平台、完善政府监管平台;搭建市场运营体系,建设公办养老机构市场化改革体系、构建医养联盟运营体系、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运行体系。
统筹三个发展,即统筹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发展,将机构专业化服务延伸到周边社区,在社区发展嵌入式养老机构;统筹政府、社会、市场发展,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培育创新型养老服务企业;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建立城市公办养老机构与乡镇敬老院对口支援合作机制,建设农村互助型养老设施。
以标准化为抓手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近日,重庆市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推进会在该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召开。会议对全市养老服务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了相关工作。
10月27日,重庆市大渡口区“老吾老”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了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专家组终期评估。评估认为,“老吾老”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保障措施推进有力,服务标准体系完善、规范有效,服务宣传广泛,服务模式创新,品牌效益显著,完成了目标任务要求。据悉,大渡口区在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启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范化建设。利用社区闲置用房改建成服务中心25个,并由大渡口区民政局主导,将服务中心统一命名为“老吾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14年“老吾老”标准化项目被国家标准委纳入国家第一批公共管理和综合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
重庆市民政局在机构和社区同步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的同时,加强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健康养老+互联网”系统平台,建设养老机构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推进医养融合深度发展,打造医养联盟营运平台。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20年,实现所有养老机构都能以不同形式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建立普惠性基本养老服务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政策,建立养老服务业发展社会责任报告制度。此外,推进行业自律,成立全市养老服务行业联合会,建立行业信用评价体系。深入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千百工程”,进一步满足老年人在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使老年人享受到就近、周到、优质的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