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要求,正在古城西安得到落实。陕西省西安市政府10月25日出台的《破解养老难题提升服务质量推进养老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1年,全市养老服务设施将覆盖100%城市社区和80%农村社区,养老床位总数达7万张,努力让西安成为让老年人感到幸福的城市。
西安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9.7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5.82%,预测今后5年,全市人口老龄化还将呈现平稳增长趋势。为破解养老难题,西安市在充分调研和学习借鉴外地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七方面的破解措施。
突出保基本,进一步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制度。区县政府重点为辖区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对象、低保对象中的失能、失智及70岁以上计生扶持老人提供养护服务。办好公办社会福利院、敬老院等保障性养老服务机构,充分发挥政府在养老服务中的“保基本、兜底线”作用。
突出规划引领,统筹规划发展城市养老服务设施。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在旅游、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专项规划中,考虑养老服务需求。凡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小)区,按照每百户15平方米-20平方米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
突出强化基础,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按照“服务内容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思路,培育更多的养老服务企业和组织,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服务。从2018年起,由社会力量运营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每年增加20%,到2021年底,力争全市社会力量运营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达70%。
突出提高服务质量,大力加强养老机构建设。从今年起,在全市开展为期4年的养老服务质量大检查、大整治活动,提升养老院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水平。5年内,全面建立全市统一的养老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估体系,所有养老院均具备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服务的能力。
突出补齐短板,切实加强农村养老服务。完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将所有农村五保老人全部纳入供养范围。加强对农村敬老院资源整合和提升改造,接受社会老人入住。加快推进农村幸福院等基本公共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鼓励民间养老机构向农村老年人开展延伸服务。
突出医养结合,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大力支持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100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应设置卫生所(卫生室),条件具备的可申请设立医院。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做好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全面建立老年人社区健康电子档案,为老年人提供上门诊视、健康检查和保健咨询等服务。
突出市场培育,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全面放开养老市场,鼓励相关行业拓展适合老年人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休闲旅游、健康服务、精神慰藉、法律服务等相关服务项目。支持企业开发康复辅具、食品药品、服装服饰等老年产品,引导商业机构设立老年用品专区。推进老年健康养生养老、旅游综合体等项目的规划、招商、建设,鼓励扶持以健康养生养老为主的特色街区、特色小镇建设。
为确保实施方案的有序推进、收到成效,西安市还明确了4条扶持政策。其中包括:加大投融资力度,市和区县确保本级留存的福利彩票公益金50%以上用于养老服务业发展;强化改革创新,坚持建管并举,创新养老机构发展运营模式,创新推动“智慧养老”服务发展;加大补贴支持力度,对社会资本投资创办的新建养老机构每张床位给予1万元一次性建设补助,对改扩建养老机构每张床位给予0.5万元一次性建设补助等;加强人才培养,协调支持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鼓励支持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促进人才有序流动,市民政局每年示范培训300名养老护理员和管理员,区县政府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养老护理员的培训支持力度等。